一、神秘的天目鏡和內氣光源
佛道文化在開發人類智慧的過程中,認識到,在人類的正常視覺功能以外還有超視覺功能,這種超視覺功能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內視、透視、遙視功能。這種功能的開發,佛家稱之為天眼通,道家則稱之為開天目。
在千乘修光功的實證中,人體的印堂穴部位確有一面神秘的天目鏡(腦屏)。它的外形就像一面巨大的圓鏡,從內往外看為凹透鏡,從外往裏看為凸透鏡,只要修到內氣光源充足,天目鏡就會自動打開,閉上眼睛就能看到。由此可見,佛家把智慧形容為大圓鏡智是有根據的。
天目鏡有顯像能力,它隨功力的高低能夠顯現萬事萬物,而且超越時空,突破屏障,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透視、遙視功能、預測功能。不過,天目鏡的呈像能力常常容易受人的情緒,或者為一些陰性信息所干擾,所以在呈像時有時準確有時不準確,真真假假,需要細心分辨,但關鍵是練功者的定力要高,禪定越深,呈像越真實,越能深入事物的本質,看到事物的實像。
天目鏡能夠呈像的關鍵在於內氣光源充足。那麼內氣光源又來自何方呢?內氣光源就是來自環繞中脈的七個氣光輪。這七個氣光輪儲氣越充足,天目鏡的顯現就越穩定,越準確。我們在實踐中發現,天目鏡呈像的原理與電燈發亮的原理非常相似。電站輸送電能過來,電燈就能發亮,電力強電燈的光亮度就強,相反,電力弱電燈的光亮度就弱。
人體中脈的七個氣光庫就是電站,通過中脈把氣光關至天目,天目就能呈像,而且氣光越足天目就越光明,呈像就越穩定,越準確;反之氣光弱,天目呈像就弱,也不穩定。天目鏡在呈像時須要消耗一部分氣光,所以佛道先人主張慧而不用,因為只有保留氣光能量,才能為培育全息氣光胎,發射全息氣光嬰作準備。
二、內氣光源的種類
修煉千乘修光功需要經常地採兩種氣光源:一是先天氣光(體外光),即瀰漫於宇宙的光子能量流(以太陽光為主)和時時刻刻閃爍跳躍的以極小白亮點為主的“活亮子”;二是凝聚後天氣光(體內光),即通過口鼻攝取轉化成體內的氣光能,不使其外溢和流散。
修煉千乘修光功要經常採集先天和後天之氣光,並經常把二種氣光在下丹田融煉,使二者交合,組成新的氣光物質“真種子”,它會給體內帶來新的能量,會改變人體的物質結構,按道家的說法,會帶來脫胎換骨的變化,由凡體變為仙體。要注意的是,採集先天氣光與凝聚後一氣光都要適度,否則都會影響結氣光胎、育氣光嬰的時間。
三、儲存、熔煉內氣光的方法
正常人的雙目在主觀意識(識神)的指揮下,都是向外放光觀事,不斷地消耗體內的氣光能,氣光能不斷消耗,人的先天元神就不可能現顯和培育。因此,正常人從生到死,都是先天能量不斷消耗的過程,這就是順則凡的意義;而修持的過程就是要改變這種外耗的狀況,佛家認為修持就是要達到漏盡通,不但不外耗氣光能量,而且還要採聚外在的氣光能量,這也就是逆則仙的意義。
但是,在一般情況下,每個人都不可避免要上溢(神)下漏(精),因此必須隨時補充能量。千乘修光功在這方面有自己獨到的採光聚能方法,下面分別介紹:
(一)迴光收能法
雙目向外觀看為放光,盯著看為射光,這樣神光外放,都有是耗能,只有迴光才是聚能。關尹子曰:“迴光則天地陰陽之氣無不凝。”“一迴光,周身之氣皆上朝。” 呂洞賓曰:“迴光者,消陰制魄。”“只守(迴光)此法,自然精水充足,神火發生,意土凝定,而聖胎可結矣。”人體內光本性活潑愛動,不易凝聚,修持者往往在內光初現時,驚喜萬狀,不知所措,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,內光往往得而復失,實在可惜。
現將我祖上所傳的和光聚能法寶獻於天下有緣者。其法有兩種:一是翕聚氣光法。當修持者的內光忽上忽下、忽左忽右、恍惚不定時,眼千萬不可隨光去看,應趕緊翕聚收回。方法是先將自己的心意定住,依眼睛部位按子、卯、午、酉的方位轉氣收光。眼下子位,左眼為卯,上為午,右眼為酉,復落於子。按當代人習慣,即將機械表面朝臉,依順時針方向旋轉。轉完,原已閉眼的眼皮再往內一收,就可把氣光收回。此法古稱“金木交併”。二是雙目和合法,即雙目黑眼珠向內靠攏,收光聚匯天目區,這樣,內功自然回收凝聚,此法古稱“日月合併”。兩法相比,功夫低者用一法,中等者用二法,高功夫者只不過雙目穴鼻一吸而已。
(二)返照煉能法
所謂返照法,儒稱“致知”,佛稱“觀心”,道稱“內觀”,所謂“聖聖相傳,不離返照”,可見返照之重要。它的作用是將光能量聚集儲存在,以下丹田為主的氣光庫中備用。方法有二:一是修持者用意念將翕聚運轉回收的氣光向下一送,咕嚕一聲,嚥津下吞,導引氣光至下丹田封固熔煉、儲存。古人曰:“翕聚真氣祖竅前,旋轉收歸下丹田。”二是雙目黑眼珠靠下部,神光直射凝照下丹田。須臾,雙目彷彿忽由頭部下落下丹田,便覺無身,所謂化身坐忘是也。
(三)中脈氣光交媾法
迴光返照下丹田一定時間後,隨著儲存氣光能量的增加,丹田有股熱力,氤氤瘟瘟,蠢蠢欲動,或呈顯內光,古稱“暖信”,此時表明性、命二光交媾火候到,應迅即凝聚相交融,促使氣光受精結珠。
氣光交媾法有三種:一是虛無窟相交法。此位在心之下,腎之上,處於中脈的中段。方法是先用意識將旋動的氣光運至心區,再用意重新把氣運至腎區,即心腎間的中脈區如此上下往來不已,相交意識漸淡,忽覺氣光落氣穴,此為“心腎相交”成功。二是中脈相交法。方法是用旋動或直行的方式,將性、命二光運上運下,或旋上旋下,二光完成交合後,靜駐溫養在下丹田為佳。三是“三寶”交凝法。修持者進入功態後,漸靜漸空,無形無象,無他無我,則覺先天氣光入“竅中竅”。
功態到此,精氣神三寶便在最下兩個氣光庫中相見,修持者這才真正走入哺育氣光胎的高級氣功態。古人認為,唯內視內聽,無念,性命二光才能交精交光,“精氣神”三寶才能和合歸一,“身心意”三家才能在體內虛空中相見而丹成,產下全息氣光嬰。
(四)靈活迴光法
當代社會競爭激烈,工作快節奏,生活快節奏,一般人很難有較多的閒暇時間,靈活迴光法就是為工作生活節奏快的人、閒暇時間少的人提供的方便法門。此法門掌握熟練,對養生延壽與修持練功都有重要作用。
靈活迴光法分為四種:一是練功迴光。每天任取站、坐臥式行動一刻鐘,迴光凝照聚能於下丹田,如此練二、三個月必見成效。二是小憩迴光。即在工作間隙,閉目迴光返照三、五分鐘,俗稱閉目養神,使主觀意識短暫還位於先天意識。三是著相迴光法。日常工作學習中,隨時不忘迴光返照,一心二用,時時迴光,是為著相迴光法。四是無相迴光法。“正念治事,即光不為物轉,光即自迴。”此是“無相之迴光也”,俗稱為“廢寢忘食”。
值得提醒的是,定力淺者,只能採用小憩迴光法和練功迴光法,不能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迴光返照。隨時隨地進行著相和無相迴光者,必須具有相當的定力才行。
(五)扶主抑賓法
古人認為,人的思維分為兩個神完成:一是識神,即為後天意識,就是人類正常的思維活動,它要佔用和消耗人體氣光。二是元神,即為先天意識,它帶有人的全息遺傳信息,雖然正常人無法感知元神的存在,但實際上元神規定了人的一切作為,操作人的一切作為,以至於人的命運、窮達禍福。
常人因為無明業力所限,誤以識神為君,以元神為僕,顛倒主僕關係,以至耗盡氣光,從生到死。修煉千乘修光功也就是要扶助元神返回君位,逼使識神回到僕人的賓位上去。因此,練功中一定要抑制識神,念頭越少越好,無念者元神稱王,識神稱臣,有念者相反。所以,扶主稱王,抑賓稱臣,是修煉大成的八字真傳秘訣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