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最近我感到鬱悶的是,有很多自認為自己一身病的人,實際上除了有心病什麼病都沒有。如有人找我說:“王醫生我脾虛,幫我開點調理的藥。”我就問:“你怎麼知道你是脾虛的?”答曰:“面色發黃,容易疲勞。”
 
張仲景的《傷寒雜病論》通篇沒有一個以乏力為辨證要點的,因為乏力這個證狀與心理狀態非常有關,天天無所事事的富二代很多都感覺累得慌,而長期重體力的農民乏力證狀很少,因此乏力不乏力根本不能作為判斷虛實的標準,再者很多人喝了酒之後就渾身發軟,這個乏力就是實證,蒸氣浴發汗後就很精神。面色發黃的人很多,水滸傳中有個英雄臉就發黃,也沒什麼病。
 
而其他類似這類病症更是讓我心煩,有的說上網時間長了脖子疼,是頸椎不好,要求我給治頸椎;有的說自己記憶力不好,問我是不是腎虛。這樣的病人一開始我還耐心解釋,後來腦子便被他們搞糊塗了,也無心再耐心解釋了。
 
現在很多病都是醫生治出來,藥不可亂吃,亦不可久服,任何人開的藥都不可久服。古人將藥稱為“毒藥”,神農嚐百草定五穀,五穀可以多吃,偏性幾乎為零,其他有特定季節性的水果與蔬菜偏性較五穀大,但亦不甚偏,且此偏可以糾正時令對人體造成的偏性,只要別違反季節或大劑量吃也沒事。
 
而毒藥,稟天地之氣偏,其偏性只可以用來糾正人體氣的偏性,絕對不可以用來養生保健,最好的養生之法為恬淡虛無,為無為,一切有為之法均為虛妄。
 
有很多人本來沒病,憑著對中醫的熱愛,和在網絡上掌握的一些中醫知識,就自己給自己看病,幾天辛苦的工作之後感覺乏力,便自己辯證為氣虛,然後用點黃芪、黨參之類泡水喝。過了幾個月之後就發現,再辛苦工作乏力之後泡補氣的水就不管用了,於是又用別的方法治療,最後一個沒有病的身體被搞成了疑難雜症,而且這種病最難治的就是病人的心,是他總不肯放下疾病,總是想方設法的相信自己身體的不足。
 
還有很多人沒事去找老中醫體檢,老中醫告訴他腎虛,於是他就銘記於心,沒事就吃核桃、枸杞之類補腎,最後徹徹底底的腎虛。還有很多醫生就願意給人調病,見到本來沒有病的人,非說人家體質不好,以後可能得什麼病,非要用吃起來沒完的藥常年吃,有幾個這樣愚昧的病人,便可以讓一個庸醫一生衣食無憂了,而且更可笑的是,往往吃藥不僅不能健康,反到身體越吃越差。
 
中醫若想興盛,絕對不能靠盲從、靠給人保健,必須要治病,而且不僅要治病還要治西醫治不了的病,否則在眼光犀利的人眼裏,中醫就是如魯迅說過的一樣,在有意無意的騙人。
 
若真的想要健康保健,最重要的不外兩點,調身和調神。所謂調身就是日出而做日落而息,順天時,五穀為養五果為助;所謂調神就是有一個健康的心態,別沒事總把病掛在嘴邊,讓愛充滿身體,而非對疾病的恐懼。終日以酒為漿、以妄為常之人,無論怎麼保健必然會一身是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文生心 的頭像
    文生心

    文生心的部落格

    文生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