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欣賞別人的時候一切都好,審視自己的時候卻總是很糟。”這是人們的通病。
拿自己的“短處”去比別人的“長處”是不明智的,我們的生活是千姿百態、各有千秋的,當人們的內心執著於物質利益的對比時,結果便由煩惱而生痛苦,更有甚者痛不欲生。面對別人的時候,人們往往只是看到別人風光的一面,其內在本質的東西人們並不去認真思考。就如同人們羨慕明星,只看到明星很風光的一面,卻忽略了成為明星所付出的艱辛,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,沒有付出的所得是華而不實的。
老話講“家家買燒酒,不漏是好手”,這就說明,每個家庭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,在我們惱恨自家很糟時,其實我們所羨慕的人家也有亂麻一團。學會欣賞別人固然應該,但學會欣賞自己,才能更好地去欣賞別人。
我們欣賞些什麼?是豐厚的物質生活?還是高尚的精神境界?物質世界原本屬空,欣賞一個不實際的東西,還有必要嗎?精神世界卻可以得到物質世界無法滿足的人生狀態,即可以安於豐厚,更可以安於貧瘠。這就提出一個欣賞角度的問題,古人云“見賢思齊”,正是決定欣賞角度的出發點。欣賞別人的好,不是用來肯定自己的糟,而是努力達成別人的好。
當然,這裏的“好”,不是虛榮的,也不是物質層面的,而是可以提升自己人格、道德、修養的好。如果貪慕別人只換來更多的虛榮心,那就萬萬欣賞不得了。就如同有人靠違法亂紀獲得豐厚的生活,就沒必要欣賞了,過多去欣賞這樣的豐厚,很容易使自己貪欲心大增而踏入違法亂紀之列。我們所欣賞的東西是以善惡是非為評判標準的,別人的錯誤我們借用來是為鑒,不是欣賞。
精神勝利法的“阿Q精神”,只是停留在心理的自我滿足,而缺乏心理改進功能。隨緣決定不是“阿Q精神”,隨緣是在沒有分別心的狀態下滿足當下的隨遇,獲得心靈的寧靜。所以,在欣賞別人時,只有“阿Q精神”是不行的,要做好欣賞的後期工作,那就是“見賢思齊”。“比上不足,比下有餘”不是讓我們去計較,而是要我們去滿足。沒有滿足,總會去計較;滿足當下,還計較個什麼?為此,欣賞別人的前提要滿足自己。
我亦凡夫,老話又說“自己的夢自己圓”,自己的問題主要還要自己去面對、解決,看別人只能本著學習與借鑒。內心清凈的狀態下,不論什麼樣的生活都可以體味出充實、幸福。反之,外表華麗的生活無異於糖衣苦果。
- Mar 18 Wed 2015 03:34
欣賞別人與滿足自己 (轉貼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